近日,由公司牽頭總承包建設并總體規劃設計的千子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工程榮獲美國UN設計大獎金獎(The Gold Winner Of UN Design Award)。
UN Design Award由國際競賽協會(ICA)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發起,是一項年度國際設計賽事。賽事以“不被定義”(undefined)為理念,旨在發掘并表彰全球范圍內最具影響力、最杰出的設計作品。
千子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在全國首推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系統解決方案,規劃處置生活垃圾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垃圾、市政污泥、工業危廢共七大類固體廢棄物,以生活垃圾焚燒為核心,通過固、水、氣、電、汽循環實現多源固廢的高效協同治理,形成內部物質能量循環體系,成功打造了土地集約、環境友好、產業協同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年累計處理固體廢棄物規模達216萬噸,服務武漢市人口超400萬,園區保障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實現“固廢不出廠”、“廢水零排放”、“煙氣超凈排”的近零排放,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千子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工程設計深度融合了武漢“九省通衢”的水運歷史,建筑形似揚帆巨輪,頂部幕墻如“船頭”昂首,呼應武漢“江城”文化,表達了以循環經濟“領航未來”的美好愿景。
建筑的船形輪廊、流線型屋頂弱化方盒子體量,賦予建筑動感。建筑形象的完成整性主要依賴于三種主要的幕墻構造:
上部視覺焦點柔美的弧線的幕墻:引入參數化設計,頂部幕墻通過四組三角函數曲線控制曲率,鋁板與玻璃幕墻結合,形成動態視覺體驗。
基座與上部塔樓的關系:功能與美觀統一,上部收分的彩釉玻璃幕墻,引入采光的純玻璃幕墻單元,下部菱形單元幕墻兼顧均質性與光影變化,減少工業建筑的厚重感。
煙囪的細節處理與變化:煙囪部分采用菱形單元鋁板,呈現螺旋形上升的趨勢。
該項目的設計創新徹底改變了傳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冷硬的工業形象,降低公眾環保視覺焦慮,實現了“去工業化”蛻變,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美學典范。
固廢處理分公司